2016年12月22日 星期四

開悟

開悟的定義是什麼?如何知道自己開悟了?開悟就是南傳的初果嗎?開悟和成道的區別是什麼?

印順導師《大乘起信論講記》提到:「佛法的修行開悟,是要在言說思念中,去觀察那無言說所說、無能念所念的實性⋯⋯」

換句話說,所謂「開悟」即是將語言文字得來的道理(智慧/般若),透過不斷地觀察而融入生命中,從而澈見每一道理的真實與適用性。如「般若系」所說的「三種般若」——先建立「文字般若」,而後「觀照般若」,最後達成「實相般若」。

若約「中阿含」的《七車經》來說,一個修行者得「戒淨」與「心淨」(定)之後,即進入「慧」的修學(共有五種階位——見淨、疑蓋淨、道非道知見淨、道跡知見淨、道跡斷智淨),而每一個階位都有明確的理解與體悟之內容,如說:

當我們總是認為有一個實在的「自己」時,學習「見淨(purification of view)」的內容即幫我們建立蘊、處、界、根、諦、緣起的認知,以取代過去似是而非、道聽途說的錯誤見解。在薰修的過程中,漸漸明白和接受——過去一直認為有實體的自己,原來是種種元素構成,根本找不到一個實在的自體。

當我們遭遇一些不幸或不如意事,以為是上天或鬼神給我們懲罰時,透過「疑蓋淨(purification by overcoming doubt)」的修學——觀察緣起——發現一切由因緣而生也由因緣而滅,體悟到根本沒有神鬼主宰的罪罰。

當我們在精進用功而感覺到種種神秘體驗(如:見祥光)時,透過「道非道知見淨(purification by knowledge and vision of what is the path and what is not the path)」的修學——將所有神秘現象以無常、無我和寂靜而觀破之,即是「放下執著」並「認清正道」的訓練,從而體悟縱使是精進修行而獲得的瑞相,都只不過是世間的有為法,一旦執著就會障礙聖道的現前。

以上的例子,不僅在修行過程中建立修行者的正見,同時也是修行者從淺到深的體悟。持續的薰修,即能進入開悟的最初階段——初果(解脫道行者)或初地(菩薩道行者)。

領悟了什麼呢?無非世間人事物的真相——無常、苦、無我或緣起性空。
* 未學佛前,不知這些真相,拼命執著。
* 學佛以後,從聽聞和閱讀建立以上的認知。
* 開悟以後,有者在應對世間的得失時,可以灑脫的放下,有者則善用因緣以引導在迷途中的群眾。

未開悟之前,流轉周旋於熱惱的輪迴道;開悟以後,飄蕩遨遊於清涼的聖賢道。是束縛亦或是自在,修行者是了了分明、清清楚楚的。

最後引用《成佛之道》中的一句話與大家共勉:「學佛的,(且)慢談了生死、開悟,先修成正見再說。」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