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問:
《成佛之道增注本》第366頁提到:「不過,在從修無分別觀──觀自性分別不可得,臨近趣入無分別智證時,如著力於分別,抉擇,也是障礙,所以經說不應念等。這名為『順道法愛』,如食『生』不消化而成病。」如何理解『順道法愛』、『生』?
簡答:
諸行者作種種修行,向於正道,即為「順道」。
修行的過程中,免不了對「正法」生起好樂之心,即為「法愛」。《大智度論》卷41說到:「法愛於人天中為妙,於無生法忍為累。」意思是說,在成就人天法,避免自己墮入惡道的修學階段中,「法愛」是殊妙的;然而,對即將成就「無生法忍」的菩薩而言,若還有「法愛」則成了累贅、障礙。
有關於「生」,《大品般若經》卷3〈勸學品第8〉中,舍利弗與須菩提有以下對話:
舍利弗問須菩提:「云何名菩薩生?」
須菩提回答舍利弗說:「生名法愛。」
舍利弗又問:「什麼是『法愛』?」
須菩提列出菩薩在修學般若波羅蜜時,若對任何本為空性的「法」生起「執著(經中稱”受念著“)」——以為有真實不變的自性時,即落入「順道法愛生」了。
「生」,《大智度論》另有三喻能助理解:
一、法愛,於無生法忍中,無有利益,故名曰「生」。(生=法愛=貪愛法食):就像一個吃得太撐,在不消化又沒有療治的情況下,繼續貪食,則會造成身體的負擔。初發心的菩薩,因為智慧方便等各波羅蜜仍在進修加強中,此時若「貪愛法食」並不成問題。臨近般若現證時,若還繼續「貪愛法食」,則如「食『生』不消化而成病」。
二、譬如必死之人,雖加諸藥,藥反成病。
三、生瓶熟瓶喻:無諸法實相智慧火,故名為生;有諸法實相智慧火,故名為熟。不妨想一想陶土瓶器的製作過程,練土成型但未經火燒,即為「生瓶」,不能盛水,盛水則爛壞。倘若經過適當的溫度入窯燒制,即成「熟瓶」,則能盛水。所以,菩薩於畢竟空——不生不滅的無生法忍中若生起愛著,即反成過患,以致缺乏了諸法實相智慧火,猶如「生瓶」。因此,論中才說:「隨法而愛,是名為生,不任盛諸法實相水;與『生』相違,是名菩薩熟。」
共勉之!
DC/20170613
參考資料:
1、《大品般若經》卷3,〈勸學品第8〉,大正8,233b3~22。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