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問:
二、<生生不已之流>之“四、前生與後世” 第四段提到:「因果,在世俗諦中,是一般所公認的。佛法所說的因果,雖有同時的,而主要為前能起後,前前影響後後的因果。」這裡能否舉一個因果同時的例子?感覺上,因果都是有前後的。
簡答:
由於受限於時間與空間,我們所感知的一切即形成了「感覺因果都是前後相生」的,所以難以想像和說明「因果同時」的情況。
話雖如此,「因果同時」的說法是存在於流傳中的佛法,大家此時此處所面對的問題,同樣是過去大德們所質疑而想得知的。
所以,祖師們習慣用「蓮華」為例,來說明「因果同時」的概念。在植物界中,一般上是先「開花」(因)後「結果」(果)。但是,蓮華(因)開的時候,蓮子(果)也已然成熟,引為「因果同時」的例子。
再舉一個不是很貼切,但大家易懂的現代例子——發送簡訊。如果「發簡訊」是因,「收簡訊」是果,以近日科技的迅速發展,將兩台手機放置在同一穩定網線的空間下,不難發現「發出簡訊」的同時,霎時也「收到簡訊」,極類似「因果同時」。說「不很貼切」是因為它只是「科技」(還在演進中),而且其中實有時間上微細的差異,是我們不易察覺而已。
然而,佛法並不能只滯留在現象界的理論辨析或物質引證中,應配合實際的觀察去深入自身的學習與理解。在實觀的行持中,若某法的「生起」是因,「滅去」是果;久久觀察至心極微細時,則會從「前生後滅」觀察到「即生即滅」,再從「即生即滅」而到「僅見壞滅」,從「壞滅」又可進而細觀到覺照一切法寂靜不動的「不生不滅」。
此中所觀察到的「即生即滅」,不外乎「即因即果」的因果同時,但並非肉眼所能看見或但憑認知所能想像。話說回來,在無法理解「因果同時」的概念之前,應將「前前影響後後」的「因果觀」(世間正見)扎扎實實的建立起來。共勉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