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5月8日 星期二

慧——超越一切功德並是一切功德的核心



提問:
《學佛三要》第九章「慧學概說」<一、佛學之要在慧學>提到:「經中特別推崇智慧,說它在一切功德中,如群山中的須彌山,如諸小王中的轉輪聖王,是超越一切功德,而為一切功德的核心。大乘經說:『依般若波羅蜜多故,攝導無量無數無邊不可思議功德,趣向臨入一切智海。』」為什麼說智慧是超越一切功德,而為一切功德的核心?這裡「攝導」是什麼意思?

簡答:
試想一想,如果有人問你:「行什麼善法,能積功累德?」你可能回答「布施」,也可能認為是「持戒」。如果你目前正熱衷於「禪修」,答案鐵定是:「修禪可以累積功德!」

沒錯,一切善行善法——從布施、持戒、禪修,乃至念佛、閲藏、誦經等等,都是積累功德的良方。但話說回來,雖有積極行諸善法,但是少了智慧的引導,有時不但無法累積功德,還會不慎換來「好心做壞事」、「偽善」的反效果。

放眼看身周遭的學佛人,不少是越學越不開心,也有越學越退心的。你說沒布施嗎?他常常慷慨解囊、廣修供養。你說沒有念佛嗎?他天天手持念珠,佛號不斷。你說他沒有靜坐嗎?他晝夜盤腿,守護六根。你說他沒有讀經嗎?他青燈黃卷埋首苦讀,也可能是佛學講座的常客。

為什麼如此精進用功,卻又無法積功累德,改善生活與修行的品質呢?這些都是因為種種修行中少了「智慧」所致,形成盲目的行善、學佛甚至修行。經論中常說:五度如盲,般若為導。

修種種善法固然是好事,但若能帶著智慧去修,以般若作為「攝導」(引導),即能進而引發無量無邊不可思議之功德。若具「般若智慧」,一個學佛或修行的人必然可以:
1)辨認邪正真偽而非盲目跟從
2)掌握有關教法是「了義法」還是「方便說」、
3)按照自己當前的身心狀態,或取或捨或輕或重的學習之,而非一切照單全收、
4)了知有情眾生根性、能力、喜好乃至能耐各不相同,在分享與引導他人之時,必以他人之狀況為主而善巧的引攝之。

也就因為如此,「般若智慧」相較於其他一切善法,自然是「超越」其他善法所修集的功德。再者,行善、修行或利他,若少了智慧,所行之善未必能引發功德的,這才說般若是一卻功德的「核心」。


末了,舉「講經說法」為例,其本來就是一個善行,按理說善法能招感功德。但是若少了方便善巧的智慧,也可能從此斷他人的善根或導致他人誤解經教,有者更不慎引向謗佛謗法之途。可見,般若智慧是何等重要啊?大家不妨從自己本位,反思自己當前所修的善行,在 缺乏/具備智慧之時,您的身心會有何反應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