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問:
涅槃了還會來人間度眾生嗎?曾聽過『觀世音菩薩是古佛再來』,佛入涅槃了還能再來嗎?
簡答:
凡夫一般的思惟模式,大體上擺脫不了——法體的有無、時間的長短、空間的此彼及運動的來去。至於聖者乃至其證悟的境地,是超越相對界的,即便是論及有無、長短、此彼乃至來去,都是約絕對、超越而說。
因此,在看待聖者們的「不受後有」和「乘願再來」的課題時,務必撇開世俗的、相對的概念,試著從勝妙、殊勝、超越(一般稱為「勝義」)的境地去看待之。「不受後有」的「體性」,不會是相對界的「先有後無」的「絕滅」;「乘願再來」的「運動」,也不會是相對界有實體的「離彼來此」的「來去」。
聖者與凡夫的差別在於「現證法性」,而「現證法性」另一說法是「體證涅槃」,這是三乘聖者所共證的。若勉強地從凡夫所能理解的「身」與「命」來說明聖者——其所成就的「身」稱為「法身」,與我們一般地父母所生的血肉身軀不一樣;其所成就的「命」稱為「慧命」,也與我們一般有長短的「性命」不一樣。
聖者們的「證法性」或「證涅槃」,本來就是超越我們的語言所能敘述,也並非我們的思想所能想像的。在佛世時代一旦問及佛滅度後有無、來去的課題,佛都以「無記」(不答)而應對之,這是為了避免弟子們落入無謂的戲論中。
然而淺顯的舉例說明,大可用海水、氣體、能量等來譬喻法性或涅槃而理解之。凡夫猶如大小河川,後因種種修行而證法性入涅槃,這有如河水流入大海與大海水融為一體,經論中就有「入性海」一說。
海水,大部分保留為水的型態(喻不受後有);但也有結成冰或蒸發成為氣體,進而形成朵朵雲塊,隨風向飄泊,最後形成大小雨量而滋養大地(喻乘願再來)。「入涅槃」、「不受後有」或「乘願再來」,乃至「入涅槃了還能再來」等課題,應可以如此略略的理解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