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5月7日 星期五

捨非時樂•得現前樂



依法修行,雖因為根性不同,不一定現生就達到見法的目的。但佛法對於法的體悟,決不認為要實現於死後,或實現於來生、實現於另一世界。佛弟子的依法修學,決不等到未來、他方,而要求現在的證驗。如現生都不能體悟得解脫,將希望寄託在未來、他方,這過於渺茫,等於不能真實體驗的幻想。所以佛法的中道行,重視『自知自覺自作證』。有人以為比丘的出家為了希求來生的幸福,某比丘告訴他:不!出家是『捨非時樂,得現前樂』(《雜阿含經》卷三八.一〇七八經)。


~《佛法概論》第十三章第二節:正覺的德行~以法修行的現覺


提問:何謂『捨非時樂,得現前樂』?


簡答:

『非時樂』是屬於未來/未來世的快樂;『現前樂』是屬於當下、不待時節的快樂。


教內教外許多人投入修行或參與宗教活動,往往會把希望寄託在未來/未來世,祈求未來更好、更快樂、更幸福、更圓滿⋯⋯。


然而,修學佛法的目的,更重視當下的體悟——當下領悟多少,內心自然有多少的自在;當下放開多少,內心自然會有多少的解脫。


因此,不管天人在《雜阿含》1078經或魔波旬在《雜阿含》 1099經問道:『出家修行是不是為了來世樂時』,比丘們皆回答『捨非時樂,得現前樂』,修行成就的喜悅(小有小悟、大有大悟)都是不必等到未來才驗收成果的,當下不待時節都會有法喜法樂——現前就能感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