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範圍:
第六章:應激障礙——誰能從容面對.<親人亡故>
引言: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的道理我們都懂,但當逆境來襲之時,我們又很自然地把『人生無常』的教法拋擲腦後。有些人會花一些時間來調適自己,讓時間癒合傷口;然而也有一些人就是一直都無法從創傷中走出來,而形成『應激障礙』。本書第六章開始談一些人生的突發事故,如親人亡故、人生逆境等等,讓讀者重新認識這些生活的真實面,從而學習面對這些揪心的考驗。
第1段:是痛苦歷程也是成長磨礪
第2段:一個充分安全的『聯結』
- 如果生者和死者之間的『聯結』是充分安全的,在該過程中生者獲得了足夠的自信與安全感。
- 這裡的『聯結』其實是指生者與死者之間的情感和行為的依附關係。
- 當關係發生斷裂時,生者才會正視分離並順利地走出陰影。(不會滯留在『缺乏安全感』的思緒中)
第3段:缺乏安全感的『聯結』
- 當『聯結』斷裂時,生者會遭遇巨大的打擊,出現焦慮、愧疚、憤怒、恐懼等情緒反應。
- 尤其當生者與死者之間曾經有習慣性的共生關係時,『聯結』斷裂造成的分離所出現的劇烈衝突,生者會產生自殺的念頭。
第4段:心理哀傷期——接受、表達、處理、放下
- 哀悼,即由內心的悲傷而衍生的一種行為,通常都是通過完成某些特定的哀悼儀式來完成和重建平衡。
- 經歷(某人已經離世的)悲傷和痛苦的心理歷程。
- 重新適應一個沒有離世之人存在的新環境
- 最後是尋找全新的『聯結』,將情緒和情感投放到其他的人或事物之上。
第5段:醫治哀傷的良藥是『時間』
第6段:中年男子喪偶的經歷
第7段:很『黏人』的痛苦與悲傷
- 哀傷來襲時,馬上行動起來。(意識中也清楚自己不是可以逃避『喪親』的事實)
- 善用『情緒與身體相連』的理論——身體姿勢轉變的時候,情緒其實也在不知不覺中悄悄地發生變化。
- 擺脫『黏人』的哀傷,就是讓自己忙碌起來的體力活。
第8段:結語
- 接受現實,直面痛苦,好好活著。
- 多做點事,轉移注意力。
- 想一想還活著的人和愛自己的人。
- 重新建立『聯結』,重建自信與安全感。
- 擴大自己的交際圈。
- 多看勵志書籍——看看命途多舛的人在親人離世後是如何一步步振作起來的。
㊗️平安健康 福慧圓滿🙏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