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6月11日 星期六

220611 共讀成長


閱讀範圍:

第七章:特別關注——特殊人群心理調適.<失獨者心理創傷>(續)


聆聽音頻


引言:

『失獨者』是指那些失去獨生子女的父母,這家中唯一的心肝寶貝因為意外事故或天災人禍而先白髮人而去,導致父母悲痛欲絕。此類痛苦,屬於佛法中的『愛別離苦』。


本篇指出『失獨者』的常見症狀,並提出幫助他們的方法。最後,作者更提到『失獨者』的自助方法——除了要相信『傷口終究會愈合』,更要了解走出心理創傷的三個階段——從而慢慢接受新事物,迎來新生。


5段:失獨者的問題

  1. 他們選擇繼續活著,但又要如何去安置自己的後半生呢?
  2. 如何將痛苦化解?
  3. 周圍的人又該給予他們什麼樣的幫助呢?


6段:失獨者的心理狀態

  1. 哪怕是親戚們只是向她問好,都會令她感到萬分痛苦,不由自主地想起傷心的往事⋯⋯
  2. 過於傷痛的經歷存在於他們極為敏感的神經內部,一點點關於過去的人或物的出現都會牽動他們的整個神經,導致其再次陷入悲痛。


7段:天災(如地震)而成了失獨者


8段:災難後常見的症狀

  1. 緊張、焦慮,難以擺脫恐懼情緒的困擾⋯⋯
  2. 回避談及該災難(如:地震)的話題,甚至不願意與人交流,把自己完全封閉起來⋯⋯
  3. 因心靈受到重創而出現失憶⋯⋯
  4. 連續不斷地做一些與災難(地震)相關的噩夢,並經常從夢中驚醒。
  5. 不僅難過,而且對未來的生活也感到異常迷茫和擔憂。


910段:失獨的父母(夫妻)

  1. 父親們的悲痛其實也不亞於母親們,更傾向於接受現實,用忙碌的工作去掩蓋自己內心的悲痛。
  2. 如果一方還處在「尋找責任」的階段,出現敵對情緒,那另外一方勢必也會受其影響而表現出敵對⋯⋯
  3. 如果失獨的父母親們目睹了現場的慘狀,就很容易受到噩夢的困擾⋯⋯
  4. 往往因未能見到子女的最後一面而深深自責和愧疚。


11段:如何幫助失獨者

  1. 需要專業的心理危機干預
  2. 更需要有社會的支持


12段:社會支持

  1. 源自好友的鼓勵和支持,穩固的朋友關係會給失獨者很大的精神支持,讓他們感到在精神脆弱時還可以有個依靠。
  2. 源自那些有著類似經歷的人,因為經歷相似,所以很多時候都是心靈相通的,能夠理解和感同身受,更容易做出有效的支持和安慰。


13段:失獨者的三個心理期

  1. 迴避期:失獨的半年到一年的時間之內,在這段時間里很多失獨父母都不願意再與外界溝通,也不願相信失去孩子的事實。
  2. 失獨的兩年到三年的時間內,失獨父母親們開始漸漸接受事實,但創傷依舊潛藏在內心深處,難以消除。
  3. 失獨多年之後,父母親們通過各種方法逐漸走出心理陰影,並慢慢接受新事物,迎來新生。


14段:失獨者的自我調適

  1. 第一個階段確實很難熬,為了不刺激自己,失獨者可以選擇暫時不與和傷痛記憶相關的人或事接觸,但也不要與世隔絕。(要深信:傷口終究會愈合)
  2. 第二個階段就需要失獨者們努力克制時不時就襲來的痛苦情緒,做好心理調節,慢慢接受自己身邊的一切。
  3. 第三個階段,失獨者們要著重為自己尋找「重生」的力量,在和一些與自己有著類似經歷的人的接觸中學會感受別人的痛苦,並從中找到共鳴,幫助他人渡過難關的同時,其實也是在為自己重新定位生活,找到生活的價值和意義。


魯芳《做自己的心理醫生》

在『微信讀書』上預先閱讀


㊗️平安健康 福慧圓滿🙏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