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一再出現的情緒,
不是來為難,而是來帶路的——
帶向更清醒、更柔軟的自己。
煩惱就像野草,亂得很,也除不完。輪回了這麼多世,累積下來的習氣早已盤根錯節,因果糾纏,早不是三言兩語能說清楚的。不過,就算無法找到它的根本,也還是能在現前的生活裡,看見那些讓心受傷的「誘因」。
如果某種情緒老是出現,特別是類似的情境裡老是跌倒,就表示那裡是個破口,是需要留意的地方。修行不是硬撐著要一次克服所有煩惱,而是先認清哪裡薄弱,然後知道什麼時候該暫時退開。不是逃避,是懂得照顧當下的狀態。等內心有了力量,再回頭去看那些曾經不敢直觸的情緒,可能已經不再那麼可怕了。
佛法常說,煩惱就是菩提。重要的不是壓住情緒,也不是責怪自己,而是能夠安靜地看著它起落。也許,那背後有還沒被看見的匱乏;也可能,是某段舊傷還沒得到療癒。只要願意認出那些讓心一再受傷的點,學會繞開、學會看透,就能少一次重蹈覆轍。人生不長,沒必要老是在同一個地方跌倒。
每個煩惱裡,其實都藏著一個方向。只要不急著推開,也不急著解釋,慢慢地陪著它現身,就有機會看見:那些讓人難受的,不一定是錯誤,有時只是提醒。提醒心,還有成長的空間;提醒生命,還能往光亮的地方走去。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