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問:
叢林為何? 它在佛教發展裡有何種意義? 現在還有所謂叢林嗎?
簡答:
《大智度論》說到:「僧伽,秦言眾。多比丘一處和合,是名僧伽。譬如大樹叢聚,是名為林。 一一樹不名為林,如一一比丘不名為僧。諸比丘和合故名僧,僧聚處得名叢林。」
以一棵棵的大樹比喻作僧人,再以共聚的樹林(叢林)喻作僧眾,所以「叢林」其實是寺院的別稱。僧眾住於叢林,有互相鞭策、成長的意義與作用。就像叢林裡的樹木,在同一成長的環境中,有不扶而直的現象。
現今當然還有叢林式的南北傳道場、佛學院或禪修中心存在,凡聚集數十人乃至數百人共住共修之寺院,都可以視為叢林(只是沒有以「叢林」命名而已)。
末了,關於佛教的修道處,除了一般所知的「寺院」和此處所說到的「叢林」,有時還有以「寺」、「院」、「叢」、「林」、「僧伽藍」、「伽藍」、「梵苑」、「苑」、「園林」、「精舍」、「剎」、「庵」、「堂」、「阿蘭若」等等為名。只不過環境規模不大的道場,一般不會以「寺」或「叢林」來命名。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