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需要和合;
心,需要和合;
家與社會,需要和合;
佛教團體,也一樣需要和合。
身的和合,可以透過(一)均衡飲食、(二)運動養生、(三)健康社交和(四)養息睡眠的四個方面,在日常生活的靜與動中調適與平衡。靜動適中地調和自身,是希望色身得以常處康泰的狀態,以發揮其在生活中的各項功能。然而,不論我們如何調養照顧,在這充滿污染和輻射的大環境中、在不自主的情況下,根身每況愈下的敗壞著,是在所難免。
對一個學佛人來說,竭盡所能的照顧自身了,根身依然隨因緣而敗壞時,理應謹記:「身可以壞,但心不能就此而跟著生病。」至於如何有效維持健康的心理,無非:(一)以「戒學」修正偏差的行為;(二)以「定學」安撫負面的情緒;以「慧學」調整顛倒的觀念。若能透過「勤修戒定慧」而循序漸進地養成自己的善行善習,必能在根身不斷敗壞的過程中,體現「身苦而心不苦」的切實體驗。
家與社會的和合,建立在人事互動上,不論是相熟的親友或擦肩而過的陌路人,都不忘以「利」、以「淨」而待之。處事上,盡可能「利他利己」也絕不「損人害己」;動機裡,盡可能「淨心」待之也絕不「染心」逼迫。
至於佛教(佛法)永續傳承的命脈,同樣是建立在「和合」上。經論中常說:「僧在即佛在,僧在即法在」。「僧」的原意是「和合眾」,此並非表面上單指出家人,而是廣泛的說明:凡是皈依僧者,皆有其義務把「和合、清淨、安樂」的本質,帶到自己所處的各個群體中。
換言之,皈依僧者,不僅應在佛教組織中和合共處,也應當將「和樂淨」的本質,帶回家庭、工作單位,乃至引入任何與自己有關的大小群組中。凡是搬弄是非、造謠毀謗、無中生有、流傳緋言等等破壞和諧的作為,一個正信正行的學佛人應當嚴謹的維護自己的善業,切莫成為一個唯恐天下不亂的惡人。
和合,若能切確的學習並表現之,和合的身心能建構和合的家庭與組織。同樣的,在所有人事互動中常保和合,也將有助於維持和合的身心。且讓我們一齊來落實「僧」的真實義——和合。
謹以此文賀淨覺林20週年慶,同時與僧俗二眾共勉。祈願:三寶住世,法輪常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