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3月15日 星期五

業的不失壞與不定受


一般認爲業報不失,導師也說「諸業在沒有受報以前,如不是修証解脫,那是怎麽也不會失壞的」,但導師卻也說「一切業都是不決定的,一切業都有改善的可能性,只要能痛下決心,什麽惡業都有化重為輕,或不定受的希望」。感覺這裏好像有很多的矛盾。比如:
  • 一切業是否包括五無間業?
  • 「不會失壞」的「壞」是否大約指變化,如「化重為輕」?
  • 惡業如何不定受?
  • 可以理解「不定受」是時間早晚的事情,但是不是「有無」的問題呢?什麽是輕? 


簡答:
從「緣起法則」(也是佛教的根本理論)來說,絕沒有「不失壞」的業報,只是——
1)有沒有「足夠的時間」
2)具不具足「強而有力的善業」
——來讓一個人的「重業輕受」乃至「輕業免受」?
由於因素(1)和(2)的影響,這才有「一切業都是不決定」的說法。除此之外,另有一個特殊因素:得「佛力加持」或「神力加持」。

談到「佛(神)力加持」,當知這並不是天方夜譚的神秘說法或依憑某某上師就能交易式的化解。若真要得「佛(神)力加持」,也還得要看自己的修為(所作業),是不是具備「佛/大菩薩/大聖者」現身救拔的福德因緣。再者,即便是能感得大聖人現身,有時也會因自身的重業而一時得不到救濟,目犍連尊者想以「神通」救拔在餓鬼道的母親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在佛世時代的另一人物——造下殺父害母五逆罪的阿闍世王,就有見佛、在佛前懺悔、得佛寬恕勉勵的大善因緣。試想,他若不見且沒有於佛前求悔的因緣,怎麼能重業輕受並繼續安穩地治理國家呢?

談到「時間」,一個罪大惡極的人,即便是「痛下決心」悔過,但很有可能因為——
a)「時間」之所限,惡人無法一時扭轉受惡報的局面。
b)我們肉眼淺短,看不見其業報上有什麼顯著的改變。其很可能已經「重業輕受」了,只是我們沒有天眼、慧眼去看清錯綜複雜的因緣果報而已。

總而言之,在有限的時空中,種什麼業就會受怎麼樣的果報(「不壞失」之說);但在這「必然性」中,又受著無限寬廣的「因緣」所影響(「不定受」之說),因此:

i)此中的業報論,「一切業」可以包括「無間業(五逆罪)」——殺父、殺母、殺阿羅漢、破和合僧及出佛身血,是極重大之罪業。其餘傷天害理、損人害己的不善業大可按其對眾生的傷害而說為「上中下」等等輕重業,沒有一定的標準。

ii)談到「失壞」,大可約「患惡疾」來做淺顯譬喻:若即時發現及治理,「惡疾」會「失掉」發作的機率;若遇良醫及妙藥,初發作的「惡疾」也可能「壞掉」其繼續惡化的因緣。

iii)「不失壞」之說,是約「懺悔及修善業的時間」不足夠而說的,讓我們對自己的言行舉止及起心動念有警惕及負全責的作用。

iv)「不定受」之說,是約「因緣法則」而說,對不慎造下極重大惡業者,起著「給予希望」的作用。即便是犯下極重殺人之罪,只要在受刑(命終)之前,有悔過心者的心情感受(業報之一)都會勝過不悔過之囚犯(或逃犯)。


共勉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