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12日 星期六

從外而內的平衡

您的生活是否平衡到足以添加定時且有效益的靜心练习?

您在工作和休息之间是否平衡?

与他人在一起的时间和獨處的时间是否有适当的平衡?

您是否有足够的运动,以使您的靜心练习具有活力? 

您是否有足够的睡眠以在靜心中保持清醒?

Is your life balanced enough to support a regular and useful meditation practice?
Do you have a healthy balance between work and time off? 
Is there an appropriate balance between time with others and time alone? 
Do you get enough exercise so that a good sense of vitality supports your practice?
Do you get enough sleep to stay awake during meditation?
~ excerpted from Evaluate Your Meditation by Gil Fronsdal


小語:

不論是生活還是修行,『平衡』向來是一個不可忽視的課題。


生活極為忙碌的人,若草率地增加靜坐或任何修行方式,到原本已經非常繁忙的日程中,不但不見修行的成效,很可能還會帶來不良後果。


另一方面,工作、運動、休息和睡眠的平衡,再加上良好的飲食習慣,是維持身心活力的重要因素。對於大談要修行的人來說,不應該忽視這些維持活力的生活各個層面。


在『與他人相處』和『獨處』方面的平衡,過多的生活應酬顯然不利於靜修,只不過現代人實際與人互動的因緣,在科技發達的社會裡已明顯大大減低了。然而,長時間關注社交媒體,也不能算是『獨處』。


身心健全的獨處,應該是縱使沒有與人互動,也不理會有沒有人關注自己,內心依然平靜、安穩與自在,其生活是寧靜而充實的。


當生活各個面向都健康平穩後,轉向靜修的人才能敏銳的覺察內在心理活動,並開始致力於內心心理素質的平衡。沒錯,內心世界也需要調整以達到平衡,這比調節外在生活上的平衡還要微細若干倍。


靜修時,要注意哪方面的心理平衡呢?


比如說,什麼情況下應該用捨心放鬆緊繃的心,什麼情況下又應該用精進力鞭策慵懶的心。又或者,什麼時候應該以理智引導陷入迷思的心,什麼時候又應該以信仰引導過度理性思考的心等等。


修行不外乎修心,可是人心又是那麼的難測、那麼的難調伏,倘若外在生活因素不平衡,卻急著轉向要去調和微細多變的內心世界,其修行上的節節挫敗是不言而喻的。


總之,外在生活的平衡將有助於發展內在心理的平衡,當你靜下心來修行時,會親自驗證這一要點。在急著靜修之前,不妨先對平日生活略作檢視與調整,以最平穩的狀態投入靜修,將會如魚得水。共勉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