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雖然充滿痛苦,但也是幸福和快樂的源泉,這是大多數人所不知道的。讓我們教會人們尋求和發現自己內心真正的快樂,並隨喜他人的快樂! 讓我們教他們將歡樂展現到更高的境界!純善而崇高的喜悅在開悟者的教導中並不陌生。可悲的是,佛陀的教導常被誤認為是傳播憂鬱的教義。然而,佛法是一步一步引領著(大家向於)更純淨和崇高的快樂。
Life, though full of woe, holds also sources of happiness and joy, unknown to most. Let us teach people to seek and to find real joy within themselves and to rejoice with the joy of others! Let us teach them to unfold their joy to ever sublimer heights! Noble and sublime joy is not foreign to the Teaching of the Enlightened One. Wrongly, the Buddha’s Teaching is sometimes considered to be a doctrine diffusing melancholy. Far from it: the Dhamma leads step by step to an ever purer and loftier happiness.
—Nyanaponika Thera (1901–1994)
小語:
佛法的根本教義——四聖諦——知苦、斷集、修道、證滅,其中第一層次的真理就是關於『苦』的真相。說『諸受皆苦』從某種意義上,是沒有歪曲佛法的真實義的。然而,若沒有進一步的深入瞭解『知苦、滅苦』的目的,僅僅不斷地強調『苦』,免不了會讓許多人產生對佛法的誤解,同時也會產生不少對生活、對修行的負面心理,從而增加了生命的挫折感與沈重感。
佛法所說的『知苦、滅苦』,倡導眾生認清生命的真相,進而設法擺脫生命中各式各樣的痛苦,最後更以成就更高層次的喜樂為終極目標。所以,如果有人問:『佛法在教什麼?』回答說:『離苦得樂!佛法在教我們過安樂的生活!』實不為過。
安樂的生活,可以從淺到深分成三個層次:(1)今生與來世的安樂、(2)究竟解脫的自身安樂和(3)自利利人的共同安樂。在這每一個層次的安樂中,佛教的經論中都列舉詳細的修學方案,以便學習者得以按部就班、循序漸進的去落實與達成。
比如說,當前的你以『今生來世的安樂』為主,若依然常懷慳貪、吝嗇的心理,什麼時候才能真正過起富足快樂的生活呢?今生來世的安樂,並不是從你擁有多少財富來定奪,而是有沒有手心向下的施捨心來決定。施捨心越深廣,富足安樂的體驗就越明顯,大家不妨親身去驗證它。若從守護戒行的方面說,在這疫情還在蔓延的情況,就是做好『防疫SOP』:戴口罩、勤洗手、保持人身距離、沒事不要出門等等。克制自己,換來安樂!
再比如說,你一直以來都過著富足快樂的生活,現在很想把自己的生命品質往『究竟解脫樂』的層次去提升⋯⋯怎麼會萌生這樣的想法?因為你可能開始留意到,光有富足的生活還不夠,有時還不及一些安貧樂道的人。沒錯,你開始留意到還有一種叫做『智慧』的廣大福德,比所有內外資財還要來得有價值與重要。而『智慧』是『依戒得定、依定發慧』而來,最後更依智慧得解脫的。
最後,學佛人當中有一類人:不愁『今生來世的安樂』,因為他們已能擺脫一切(生理上與精神上)的束縛,而心心念念只惦記著親友和一切眾生的安樂。這一類學佛人,自然會努力修集忍辱、般若、善巧等等的波羅蜜,以實現『自利利人的共同安樂』為己任。
總而言之,佛法雖說了不少『苦』,但不要忘記或忽略了佛陀給我們說苦的根本用意。真正瞭解『苦』的學佛人,不會越學越苦或越修越苦,因為『知苦滅苦』是為了成就更高層次的喜樂。在即將來臨的辛丑年,讓我們來做一個散發正能量的學佛人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