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法與證法的仰信>文中提到:「定境成就的,能隨定心現前,來去自如,自己可以作得主,如修彌勒觀成就,彌勒現前說法等。」請解說”彌勒觀的修法”?
簡答:
說到佛教的觀修法,首要認知是「修學次第」的掌握。而修學佛法的次第不外乎以下:
1. 戒定慧三學:離惡向善(或利己利人)的戒行、正念現前的專注力、觀察諸法實相(苦、空、無常、無我)的智慧。
2. 四預流支(準備好自己進入聖流的方法):親近善士、聽聞正法、如理思惟、法隨法行。
3. 漸次進入「信解行證」門:建立對該「法門」的認識,是屬於「信解門」;隨後按照經文中的教學去行持,即為「解行門」;由於解行並重(解行並修)的行持,最後能入「行證門」。
佛教中琳瑯滿目的經論與教法,都離不開以上的修學要領。學佛者可以按照自己相應的法門,依循以下步驟來完成「觀修法」:
1. 當大家有類似修學上的提問,其實就是在「探尋善士」到「親近善士」的過程中。
2. 若有善士、善友給予正確的指引,即是「聽聞正法」的最佳機緣。有時候若暫無善士善友現前,古德的著作(經論)也算是修學者的老師,所以有「以古為師」之說。
3. 「彌勒觀修法」不離「彌勒法門」的相關經論,如《彌勒上生經》、《彌勒下生經》等,接著就要透過「閱讀」以掌握經中所述的「戒行」等等內容。
4. 反覆的讀誦——或默念、或抄寫——該典籍、或禮拜彌勒佛、或念彌勒聖號(包括靜坐念佛和經行繞念),旨在培養正念、正知乃至「正定」。
5. 久持該典籍以後,加上念佛拜佛靜坐之行門,皆能助益「信心」與「智慧」的增長。在「信」與「智」的引領下,而能入「信解門」。
6. 能「信解」,就會進一步想要了解該「經論」或「教法」在生活與修行的應用,此時已漸入「如理思惟」、「解行門」的階段。
7. 接著,將「彌勒典籍」的教法,一一整理、思惟、抉擇與取捨。佛法重視「因緣法則」,經論中所述的內容,或許適合過去的時代,但不一定適合自己當前的「時地人」因緣。這種「分別抉擇」即是修學次第中所說的「如理思惟」。
8. 世尊絕不允許弟子們將其教法視為「權威/絕對之說」,更不希望弟子們盲目的崇拜、仰信或將其教理毫無思索的照單全收。如理思惟,才能抉擇出合適於自己的修學,從而做到「雖法而行」,如此方能透過「行證門」了悟「諸法實相」及佛法的真實妙用。
以上雖舉彌勒法門為例,然其修學基本原則實可用於「阿含」、「般若」、「法華」、「淨土」、「唯識」等等的經論與法門修學中。總之,欲觀修哪一法門,就要薰修該法門所依據的教典。
溫馨提醒:關於佛法的修學要領,<教法與證法的仰信>實是一篇值得一讀再讀的文章。
末了,隨文附上幾篇有關「彌勒法門」的修學理論原則,供有興趣者參考。共勉之!
印順導師《成佛之道》之勸修彌勒法門
宏印法師 <彌勒法門與淨土>
關於彌勒的經典與思想
彌勒與彌陀二大淨土的問答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