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26日 星期六

四攝法

提問:
「四攝法」的出處?

簡答:
佛世時代,有一個「(如)手長者」(Hatthaka)經常與五百隨眾結伴去拜訪親近世尊。

有一次,世尊問他:「手長者,不論您去那裡,這五百個朋友都願意結伴同行。您每一次都用什麼方法攝受大眾啊?」

手長者回答說:「世尊,我用“四攝事(四攝法)”——惠施、愛言、以利、等利,來攝受大眾,所以他們都願意和我結伴同行。」

世尊聽了,不但讚許而且還希望弟子們也學習「四攝法」。

這個事蹟,見於《增支部》8集24經及《中阿含》第40經中。換言之,以布施、愛語、利行和同事來攝集大眾,是南北傳佛教所共認的。

試想一想,倘若您身邊有一個人,有以下其中一個特質或具備全部特質,您會不會想常跟他在一起?這個人——
1、常常給予您物質上的資助、學習上的引導,或精神上的支持。
2、不論您的好壞對錯,常常以增益的言語循循善誘、關懷和鼓勵您。
3、所表現的身口意行為往往對您有所助益和啟發。
4、不論順逆境,都願意和您風雨無阻地互助互伴的前進。

四攝法是統理大眾的基本條件,不論在家出家、學不學佛都應該具備的基本特質。為什麼?我們在自己的本位,都有自己的生活圈子需要扮演引導的角色,如:一家之主、母親帶孩子們、老師帶領學生、公司團隊的決策者、團體的領導人、僧團的主事者等等。

若想要把團隊、組織、家庭帶好,學習和表現四攝法——除了鼓勵與關懷,以身作則、親力親為、一心投入、全力以赴都不可或缺——並能從四攝法中展現,如此才能和樂地攝受大眾把事物順利完成。以現代角度看,四攝法乃是一個成功的領導人所必備的條件。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