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28日 星期一

轉換跑道

事緣:
上週日(2016/11/13),德州佛教會很榮幸請到菩提比丘前來演講,講題是"上座部佛教與大乘佛教之間的橋樑"。大殿裡聽講的"外國人"比中國人還多,即席翻譯是"英翻中"。這是佛教在美國的弘揚,希望見到的現象——接引外國人士。
演講後,有人請教菩提比丘"修解脫道證了初果,是否可以改行菩薩道?"
菩提比丘說:"依研究上座部佛教學者的看法,是不行,因為證了初果後,最多七返生死就解脫了;菩薩道是要經多生累劫的修行才能完成的。“

提問:
聽完菩提比丘的回答,我想到大乘佛教常提"回小向大",不知轉換跑道,是否一定要在修證到某個階段之前?

簡答:
能邀請到 菩提比丘到玉佛寺弘法,真是太榮幸、太有福報了,人天歡喜啊!菩提比丘的回應非常好,值得大家細細思考,簡單的一句話表現了對解脫道與菩薩道的尊重。

說到「解脫道」和「菩薩道」,這是本來就沒有什麼問題的事,偏偏世間人:
一、信心不足而不敢自己決定「跑道」、或
二、三心二意而徘徊矛盾於「跑道」上、或
三、理解太少而人云亦云地隨波逐流、或
四、總喜歡相互比較而覺得自己的「跑道」最真、最殊勝?

世尊深知有情眾生浮浮沈沈、反反覆覆、生生世世的流轉因緣,而順應不同根器的眾生說了「端正法」、「解脫道」,也明示了自己過去行「菩薩道」而成佛,未來更有彌勒菩薩來此土成佛。

至於修行者轉換「跑道」的問題,2500多年來的佛教,各部各宗自有明確的主張。誠如 菩提比丘的回應:站在「上座部」佛教的立場,證初果在七次來往人間天上的修學歷程後,必然證入四果而不會轉修菩薩道。

其實,大乘的瑜伽行派也有類似的說法,他們有所謂的「定性聲聞」、「定性辟支佛」、「定性菩薩」等等種性之說。所謂「定性聲聞」就是最終決定成就聲聞果位者,絕不會轉修菩薩道的。《法華經》則有「回小向大」之說,這種可以轉換「跑道」的說法,瑜伽行派中也有所謂的「不定種性」。

佛法的修學,不論「解脫道」或「菩薩道」皆離不開「三學」——戒定慧的學習。將自己的戒學和定學的基礎打好,進入慧觀的階位時,會漸漸地清楚自己是什麼樣的「種性」,屆時任憑誰也左右不了您的決定。

如果擔心轉換種性了又反悔,想轉換跑道,怎麼辦?安慰的說詞是:「沒關係!《法華經》有「回小向大」之說、瑜伽行派有「不定種性」之說,再轉換就好。」較如實的說法應該是:「用慧觀開發的真智慧一旦建立,並有能力辨識自己的種性時,還會有『做了而後反悔』的情形嗎?」

二乘聖人或佛菩薩之成就,都是世尊認同而我們學佛人所應隨喜讚嘆的。想一想,有人本來學習菩薩道,後來改修解脫道,如果我們生起「好可惜啊~」的心理,不知我們會不會有貶抑「解脫道」之嫌?再想一想,如果是您改修「解脫道」,之後就大力評擊「菩薩道」說大乘法的不是,不知會不會墜入謗法之嫌?

因此,還是老調重彈:扎扎實實的以三寶作依歸,然後多親近善友和善知識,再來就是多聞薰習教法,把德行(戒)和安穩的心(定)好好地建立起來,作為未來修學慧觀的必備資糧,屆時一切都會明瞭無疑。共勉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