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月18日 星期三

不淨觀

提問:
<從心不苦做到身不苦>文中說「⋯⋯從修不淨觀而到淨觀的過程。由於心得定慧力而引起色身的轉變,是可能的。」可否略說不淨觀的方法?

簡答:

業處名稱:十不淨、身至念
一般所說的「不淨觀」以「十不淨」(有些經論說「九不淨」)為主,然而從培養「厭惡感」來斷除「貪著」方面說,「身至念」(32身分)的修法,也可說為「不淨觀」。

此二業處的主要差別:「十不淨」取「死屍」的變化作為所緣,而「身至念」則從自身的身體的部分起修。

此二業處的主要共同點:「十不淨」和「身至念」皆以培養「厭惡感」來斷除三界中各類的「貪著」。

建立「取相」的方法:
@.@「十不淨」:若修「膨脹相」,修行者應專注於死屍「膨脹」的明顯部位,重複地睜眼看閉眼思惟,心中不斷憶念「膨脹相、膨脹相⋯⋯」。過去世曾修過「十不淨」的業處者,很快就能從「取相」轉入「似相」。如果不斷地睜眼看閉眼思惟了,還是無法「取相」,《清淨道論》中提出了十一種有助於「取相」的方法。

@.@「身至念」:先以「語言文字」將身體的32種部分,有次序的背誦牢記在心,然後按照「語義的說明」去認識每一個部分,然後再以每一身分的「色、形、方位、處所、界限」以「厭惡、厭惡」而憶念之。例如「頭髮是厭惡的」或「厭惡的頭髮」,修行者只要聯想到一根頭髮在自己的食物中,自然就會生起對「頭髮」的「厭惡感」,依此類推而練習之。

怎樣算是成功的「取相」呢?
@.@「十不淨」:當閉眼憶念該相時,與開眼所見之相完全相同,而且能專心一意於該相上。

@.@「身至念」:清楚明瞭的覺知這一身體無非是種種不淨、厭惡的成分所組成。《清淨道論》以譬喻說:「譬如有眼的人, 看見有三十二種顏色的花而結在一根線上的花蔓,一切的花是不分何始何終的同時顯現。」

為什麼修「不淨觀」最後會變成「淨相」的顯現?
@.@ 「取相」時,是「直接睜眼看閉眼思惟該不淨相」(十不淨的取相法)或「以語言文字和語義」認識身體上的種種不淨物(身至念的取相法),整個過程中的所見所思皆是污穢、惡臭之物。這是為建立「厭惡感」,以認清這不值得我人貪著這不實且不淨的身心和合體。

@.@「似相」顯現時,五蓋——貪、瞋、惡作掉舉、昏沈睡眠、疑——以被降伏,漸漸地以五禪支——尋、伺、喜、樂、心一境——的安定性取而代之。因此,「似相」顯現時,就不會如「取相」時的可怕、恐怖和令人感到厭惡,而是相對較「潔淨圓滿」之相。

「不淨相」轉為「淨相」時,會不會「反而更」/「反倒」貪染該身相?
若能修到「似相」現起,此意味多少已經認清身體的種種不淨,一般上不會貪著該身相。或換個角度說,內心若能掙脫欲界的污穢與散亂,體驗了色界以上的安定與平靜,怎麼會想再去眷戀欲界中那粗躁不淨之物呢?

但是「定」的成就,只不過是把我們的貪瞋癡暫時性的壓制,並不如「慧」的力道去斷除。因此,定力消退或缺乏練習之時,我人欲界的貪染習性還是會很快的死灰復燃。

另外,常練習不淨觀之人,或許可以制伏對欲界身相的貪染,但也會不慎地轉向對色界以上禪定(相)的執著。因此,修學佛法者應當謹記:佛法不共外教的關鍵在於「慧」,唯有「慧」的建立才能永斷生死輪迴。

「十不淨」的當代侷限:
1、「十不淨」由於所緣是「死屍」變化中的每一階段——膨脹相、青瘀相、膿爛相、斷壞相、食殘相、散亂相、斬斫離散相、血塗相、蟲聚相、骸骨相——因此修學者不盡然能有次第地從「膨脹相」而修到「骸骨相」。縱使可以幸運的在死屍現出「膨脹相」時取得所緣,但屍體變化迅速,修行者可能還沒有成功完成「膨脹相」的取相,也許屍體已經轉化到「青瘀相」或「血塗相」、「蟲聚相」等等的其他階段。

2、隨著時代的進步,每一生命體的備受重視,故修行人很難像古時候在荒山野嶺中遇到死屍一樣的如獲珍寶想,更談不上每一天來回該死屍的所在地去取相。現今社會,一旦發現死屍是必須報警,不然自己會惹上麻煩,更別說是修行了。(不過,在曼谷某些醫院的解剖室,是允許有志修不淨觀的出家僧侶前往取相。)

末後叮嚀:不淨觀以培養厭惡、厭離為主,故請務必在師長的引導和善友的護持下,在安全的環境起修。這是因為修學者若缺乏正見與善緣,容易走向極端地厭惡自己和世間。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