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月21日 星期六

有意義的活著

提問:

<人生的意義何在>文中說「⋯⋯然而天國是未來的事,而現生卻不可能進入天國。那麼,這只是信仰;因為在現實人生中,天國是不能證實的。以不可能證實的天國,作為人生的究極意義,不覺得過於渺茫了嗎?」

若把文中的”天國”改為”極樂世界”:「然而極樂世界是未來的事,而現生卻不可能進入極樂世界。那麼,這只是信仰;因為在現實人生中,極樂世界是不能證實的。以不可能證實的極樂世界,作為人生的究極意義,不覺得過於渺茫了嗎?」

請解惑。類比以上,六道中的天界是否也是不能證實的?

簡答:

很好的反思!如果把「人生的意義」純粹「信仰般」的寄託在任何世界,不僅草率盲從,也確實很難被信服與接納。

導師在文中提到:「人類能意識到自己的缺陷,自己的不徹底,也就能湧現起徹底與完善的理想與要求(佛法稱為「梵行求」)。這一主觀願望,不能合理實現,又每被神教徒引上幻想的永恆的天國。」

同樣地,不少的學佛人也確實在受盡世俗事的折磨後,加上在缺乏正見下,何嘗不也被動式的「引上幻想的永恆的極樂世界」?

這一篇文章,不是為了證實或否定“地獄、天國、極樂世界“等等的有無而說(寫)的;而是在探討:在這短暫的生命期裡,怎麼樣活才能活出生命的意義。

人生中有太多的目標和理想等著我們去實現,姑且把「天國」或「極樂世界」視為一個人生努力的目標,但它屬於未來世的目標;而「無怨無悔」,當作我們今生的目標。不僅「未來世」我們看不到,就連「今生能否無怨無悔」我們也一樣未有把握。不是嗎?

然而,我們不能因為「看不到」或「沒把握」而不努力、不付出,但「怎麼樣努力付出才會有意義、有價值」,這是我們應該真正關心的。所以 導師在文中,從兩個不同層次的角度引領我們思考「人,要怎麼樣活才能活出意義」:

一、從「緣起」的層面,人生具有相對性的意義——害人損己的壞事是無意義的,利人益己的好事是有意義的——把善惡、因果、業報的概念深刻扎實地建立起來,所有的努力(縱使不見成果)也會活出踏實與喜悅。只不過,凡夫往往在無明蒙蔽心智下,短時間內不見自己努力的成果,就懷疑自己的付出毫無價值,甚至就此放棄而頹廢消沈。故應謹記:越能確認「緣起」,也就越肯定「人生」。

二、從深入緣起的本性,發現諸法的「緣起空寂性」——常性不可得、我性不可得——世間沒有一個真實、不變的東西。但是眾生因為「無明」與「貪愛」,無常的人事常期待它恆常不變,非我不實的事物卻又癡心妄想著主宰,由此而在煩惱堆中不斷翻滾浮沈。若當一個人能活著不忘修行,用心於滅除愛染、破除無明,為解脫生死而努力,而非想逃到「天國」或「極樂世界」去苟且偷生。縱使今生未得道,但也會因「智慧」與「慈悲」的不斷增長,為自己的修行人生感到安慰。

所以,在沒有把握以上的關鍵認知下,只是盲目的追求和仰信某一「現世的目標」或「未來世的世界」,都可以說是「不見意義」的努力。僅是道聽途說、人云亦云而缺乏正見正知的將某處某事視為「作為人生的究極意義」,難怪 導師要我們反思「不覺得過於渺茫了嗎?」

因此,問題不在於那目標的有無,而在於「我為什麼要如此努力和付出」?目標能否達成、何時達成、何處達成,牽扯了太多錯綜複雜的順緣和逆緣,但若清楚明瞭自己是為什麼而努力(具足正見),在短時間不見成果底下也會為自己的付出感到欣慰,因為每一個當下都可說有意義的活著。

後記:本文沒有否定極樂世界,而是強調設立目標、投入修行的同時,不忘思考如何才是有意義、有價值的善用此短暫的人生。共勉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