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3月4日 星期日

大覺小覺



提問:
導師提到『佛、菩薩、獨覺、聲聞四聖,皆依智慧以成聖,所以都不離覺義──祇是大覺小覺之差別而已。』請問何謂「大覺小覺」?

簡答:
有一個大前提,我們必須了解:「大覺小覺」是未成聖成賢的凡夫我輩,為了有助於理解與學習,而方便的應用語文文字所做出的說明與詮釋。然而,就賢聖者而言,「覺」就是「覺」——領悟諸法實相並斷除煩惱,根本無大小之分。

現在就凡夫本位,引《金剛經》的「一切賢聖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來說明「覺」。

「無為法」,是超越思索與語言的境地,經中常稱之為「不可思、不可議」。這一「離諸言語、平等一味」的法,是賢聖者所必然體證的。所以,《般若經講記》中導師指出:「大聖佛陀,二乘聖者,大乘菩薩,或還在修證的進程中,或已達究竟極果,這都因體悟無為法而成。」

「離一切戲論而都無所取的平等空性」之體證,為什麼會有差別?導師進而以「虛空」為喻來說明。「虛空」本身並無差別,只不過因空間的不一樣,而被説為「瓶子的空」、「房子的空」、「宇宙的空」等等。佛陀對諸法的體證是「大覺」,餘者稱之為「小覺」的敘述,就這樣隨著凡夫的方便理解而出現。


從經論典籍來談賢聖者的解脫境地,簡略說明如下:
1、緣覺:僅出現於無佛、無佛法的世界,無師自通的徹見緣起而正覺。
2、聲聞與佛陀:同是「阿羅漢」,然而阿羅漢們不會自稱是佛,因為在「正覺」的深廣上不及大覺佛陀。所以古來,聲聞之「覺」稱為「正覺」,佛陀則是「無上正遍覺」
3、菩薩:由於進修於佛道上,所以是層層分證——從初地、二地一直到佛的圓滿覺證。
4、聲聞道與菩薩道(佛道):最明顯的差別在於發心,前者發出離心,後者發菩提心。


《佛法概論》最後一章<正覺與解脫>說到:「正覺——三菩提與解脫,是佛與聲聞弟子所共同的,不過聲聞眾重於解脫,佛陀重於正覺罷了。」又提到:「佛陀即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無上正遍覺者。正覺的普遍性,究竟性,超過一般聲聞弟子,所以佛陀是重于正覺的。」<正覺與解脫>,從「聲聞的解脫」進而談到「佛陀的正覺」,實值得關注「覺」的內容者一讀。


末了當知,賢聖者不會因「大覺小覺」在那兒比高低深淺。因為一旦「覺」,即破除無明、遠離愛染,超越世間一切時空與質量,何來大小之分?凡夫我輩在學習佛法的進程中,也應謹慎不落無謂的虛妄分別。共勉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