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問:
據説在成就阿羅漢前的階段(如二果及三果),所有(大一點)需要受報的業都會受報, 是否如此?而淨土宗的「帶業往生」到禰陀淨土,以後從那裏直接成佛,是否那些業就不用受報了?
簡答:
(A)凡聖受報
因緣業報之前,人人平等,猶如欠債還錢,需由自己還清。只不過,凡夫與聖者,在應用「智(慧)、情(感)與意(志)」去面對現前的業報時,畢竟有別。
業報現前(尤其是惡報、逆境、不可意受),凡夫一般上會陷入更深的迷惘且會衍生更多的猜疑,且無法理智面對,有者還會意志消沈等等,這都是因為智力不夠、情感薄弱、意志不堅所致。
聖者與之不同,有者因具備宿命通(能見過去)或天眼通(能知未來),而對現前的業報不會一味地疑惑。更重要的是,聖者之所以能轉凡成聖,關鍵在於「正知正見」的建立,如經中所說:「見法、得法、知法、入法、斷諸疑惑」,對三寶及因緣果報深信不疑。
如此對法的深徹認知,讓聖者們在承受果報之時,不會如凡人之情感般的抗拒、厭惡,或在備受惡果惡報煎熬之時,生起種種不理性的訴求。反而是如常地觀察身心種種現象的生滅,以平穩的意志去面對與接受。
總而言之,自己造下的業,不論凡聖都需自行承擔,只不過,每個有情因緣條件不一樣,有者在時空環境允許下,得以重業輕受、輕業免受。
(B)帶業往生
「帶業往生」或「消業往生」都是出自淨土宗的兩種主張,本意都是良善的。「消業往生」——消除諸惡報,莊嚴生淨土,維護了佛國淨土的清淨莊嚴。然而,業要什麼時候、什麼情況才能徹底消除呢?眾生太了解自己的劣根性,對清淨自心沒有把握,直覺得求生淨土實在太難了,這才有人提出「帶業往生」的觀念。
「帶業往生」,若正確的了解與應用,確實有鼓舞人心,得生淨土的作用。若錯用了,以為平日無需鞭策己行,也無需精進修行,只要有信有願,臨終必能蒙佛接引。如此一來,不免要誣衊淨土的清淨莊嚴了,也扭曲了佛教業報論的原意。
此處姑且以沒有「錯用」該思想的角度,來看「消業往生」和「帶業往生」。學淨土宗求生淨土的修行人,都知道以「(蓮)花(盛)開」才能「見(阿彌陀)佛」、徹悟無生法忍。悟無生之後,方能倒駕慈航,廣度眾生,以圓滿佛道。
說到在淨土的「(蓮)花(盛)開」,又別有「九品」,淨土宗學者如下以我們人間的時間換算「花開見佛」的時間(供參考):
1.上品上生:一生淨土花即開。0小時。
2.上品中生:經一宿(一夜)即開。12小時。
3.上品下生:經一日一夜。24小時。
4.中品上生:蓮華於24~72小時後盛開。
5.中品中生:經於六日。
6.中品下生:經七日已。
7.下品上生:經七七日。49天。
8.下品中生:經於六劫。6大劫。80.64億年。
9.下品下生:十二大劫。12大劫。161.28億年。
約以上的換算來說,若真要做到「消業往生」,一生淨土即花開見佛,唯有「上品上生」的修行人。「上品中生」以下,都可說是「帶業往生」者。相較之下,「下品中生」與「下品下生」的往生者,未消除的惡業惡果,顯然遠遠多於「上品中生」或「上品下生」。縱使具福德因緣往生佛國淨土了,但並不是即刻或短時間內「花開見佛」,還是得在蓮花苞胎中,長時間薰習佛法,方有悟無生法、轉凡成聖的一天。
由此可知,「往生淨土後就直接在那裡成佛」之說,多少是有欠妥當的。當知即便是「上品上生」的往生者,在悟無生法後,依然要繼續做「莊嚴國土、成熟眾生」的廣大菩薩事業(淨土宗一般稱為「倒駕慈航、普渡眾生」),一直到福慧圓滿具足,方能成佛。
以「下品下生」的往生者來說,花開見佛之前,需在蓮花苞胎中待上長達十二大劫,何嘗不是在消除惡業嗎?當然,能得「下品下生」生於淨土,多少屬於「重業輕受、輕業免受」的有福之人了!
業報的錯綜複雜,語言文字確實不易完整說明,每一學佛之人應切記:不能把「帶業往生」、「必蒙佛接引」視為理所當然的「不必受報」而忽略了鞭策己行,或怠惰於自身的修行。當知,天底下絕沒有不勞而獲的事情,修行成佛也是如此。共勉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