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阿含396經:
譬如:日出,周行空中,壞諸闇冥,光明顯照,如是,聖弟子所有集法一切滅已,離諸塵垢,得法眼生,與無間等俱,三結斷,所謂:身見、戒取、疑。此三結盡,名須陀洹,不墮惡趣法,必定,正覺趣,七有天人往生,作苦邊。
南傳增支部3集95經:
Bhikkhus, just as, in the autumn, when the sky is clear and cloudless, the sun, ascending in the sky, dispels all darkness from space as it shines and beams and radiates, so too, when the dust-free, stainless Dhamma-eye arises in the noble disciple, then, together with the arising of vision, the noble disciple abandons three fetters: personal-existence view, doubt, and wrong grasp of behavior and observances.
(Anguttara Nikāya translated by Bhikkhu Bodhi)
詞彙說明:
(1)集法:由緣而生的法、能導致生滅流轉的一切因緣。
(2)無間等:現觀、突破、穿透、洞察。
(3)三結斷:「結」即煩惱,「三結」意即三種煩惱——身見、戒取和疑。這三種煩惱的究竟斷除,常用於轉凡成聖的分水嶺。換言之,若能達成「三結斷」,意謂已經入了「聖者」的行列中。
(4)身見:我見,認定有一實我的見解。
(5)戒取:也稱為「戒禁取」,對戒法、戒禁的執取,以錯誤的見解去學戒或持戒。
(6)須陀洹:又稱「入流者」,是初果聖人。
(7)必定:於正道得決定,或說確定不墮惡道。
(8)正覺趣:趣向正覺,以解脫為目的。
(9)七有天人往返:凡是初果聖人,最多只會在天上與人間各受七生,之後必將成就四果阿羅漢。
(10)作苦邊:又稱為「究竟苦邊」,意謂著「已到了苦的邊境」,從此以後不再受苦,輪迴之苦已經究竟終結了。
如理思惟:
雜阿含396經用「日出」喻説「解脫」,曙光乍現就將長夜黑暗破除;一旦旭日完全掛於空中,光明自然遍照大地,山河大地一切情景就自然清晰可見。
同樣地,智慧之光若顯現於心中,一切人事物乃至煩惱的真相,都會被清楚地照見與識破。內心不僅遠離了塵垢,自己也似乎得了法眼,能洞察、能穿透一切法的真實,從此不再被緣起假合、非實之相所矇騙。
說到「解脫」、「轉凡成聖」,許多人也許馬上會想到:遙不可及、高不可攀啊!
或許可以來一個這樣的設想:我們不是常說「做人要有目標,為實現自己的大目標,要一步一腳印的先落實各種小目標。」在完成自己的遠大夢想的旅途上,不斷積累經驗、加強信心、鍛鍊堪忍力,並且讓自己的功夫、技巧越來越熟練。循序漸進,大目標的達成,就顯得不那麼遙遠了,不是嗎?
所以,在大談「究竟解脫」之前,不妨留意自己眼下的待人處事,是否容易掉入煩惱的漩渦中?若是,自己應如何透過平日熏習的佛法或修行,來擺脫這些瑣瑣碎碎的小輪迴呢?
佛法的學習,不應只停留在儀式或文字上,而是要應用到自己的身心和平日的生活中。有理解、有實踐,在解行並重的活學實用下,佛法不但能融入身心,而且還能讓自己深深感受到其妙用與真實,從而建立對佛法的堅定信心。
因此,「斷輪迴、得解脫」不能只是讓自己越來越心虛的空發願,而應該從學習與實行中,開始擺脫小輪迴、體驗小解脫來感受與體驗之。
生活應用:
許多人喜歡到各個名勝古跡登高看日出,不管你是不是其中一份子,每每在拍了不少美輪美奐的日出照片以後,作一作以下練習⋯⋯
(1)環顧明亮清晰的四周:山巒、雲霧、樹林、村落等等。
(2)閉上眼睛感受清晨的陽光輕輕地灑在臉上約8~10秒。
(3)進行三~五次深呼吸平緩自己的內心。
(4)感恩眾因緣和合讓自己可以健康愉快的站在此處迎接朝陽。
(5)祝福一切眾生與自己:得智慧光,壞諸闇冥,離諸塵垢,成等正覺。(或用你自己慣用的祝福語,藉由旭日東昇之境,為眾生與自己祝福。)
㊗️讀經愉快、修行愉快、疫情早除、身心健康🙏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