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4月8日 星期三

今生來世皆安樂


今生來世皆安樂

《雜阿含》91經/《別譯雜阿含》91經/南傳《增支部》855經:

獲得今生安樂之四法:
方便具足/精勤/accomplishment in initiative
守護具足/守護/accomplishment in protection
善知識具足/近於善友/good friendship
正命具足/正理養命/balanced living 

獲得來生安樂之四法:
信/信/accomplishment in faith
戒/戒/accomplishment in virtuous behavior
施/施/accomplishment in generosity
慧/聞慧/accomplishment in wisdom

本經緣起:

《雜阿含》91的記載,一名名叫鬱闍迦的年少婆羅門到舍衛國的祇樹給孤獨園謁見並請示佛陀:「在家人如何才能得到今生與來世的安樂?」

至於《別譯雜阿含》91,地點與提問一樣,唯經中對其提問者只記載為「摩那」,但沒有明示其名字。「摩那」,巴利語是māṇava,泛指「學童、青年、年輕婆羅門」。

南傳《增支部》855則說到一個名叫Ujjaya的婆羅門,由於要移居他方,在離開之前去見佛陀並請示了本經的論題:如何才能今生來世皆安樂?

如理思惟:

生活的安適與快樂,是每一個人的心願,但安樂並非求就會有,而必須自己耕耘。就像莊稼若要豐收,絕不是叩頭膜拜,田裡就自然長出農作物,而是要我們自己除草、播種、施肥、照顧,才能假以時日有所收成。

今生與來世的安樂,三部經所提的四法都相當一致,以下採用《別譯雜阿含》91來一一分別說明之。

(一)獲得今生安樂之四法:

1精勤:上至王臣,下至牧人,都應隨自己的工作,不懼怕劬勞、寒暑風雨、飢渴飽滿或蚊虻蠅蜂,為成業故,終不休廢。不禁讓人想起過去讀到韓愈·《進學解》的「業精於勤而荒於嬉」,不僅學習是如此,所有事業要有所成,離不開「精勤」。

2守護:如法聚財之後,還要謹記「財富為五家所共」——惡王、盜賊、大水、大火及不肖子——若不善守護,就會被「五家」消耗殆盡。或許,「雞蛋不能全放在一個籃子裡」的投資、理財規劃是值得大家關注的。

3近於善友:若與殺、盜、淫、妄有所牽扯之人,就要善加提防甚至遠離。有時,我們並不易覺察對方是否有非法行,但經中給我們另外的一個衡量善惡友的準繩:「未生憂惱能令不生,已生憂惱能使滅除;未生喜樂能使得生,已生喜樂能使不失」就是「善友」,反之則是「惡友」。

4正理養命:經文中強調「不奢不儉」的消費態度,大可參考之前發布的貼文:優曇鉢果喻及餓死狗喻。

(二)獲得來世安樂之四法:

1:信心的培養。建立並加強對「三寶——佛、法、僧」的信心,這並不僅僅是要你「盲目的相信」、「盲目的依從」或「盲目的崇拜」,而是從世間的真實相——無常(沒有永恆不變)及無我(無法自由主導)——去確信佛陀及其所說的教法,從而以「智信」應對生活一切變遷。

2:德行的維護。按佛教的在家五戒而言,就是「不殺生、不偷盜、不邪婬、不妄語、不飲酒」;若不談教條式的戒法,就務必謹記:凡是傷人害己的無利益事,絕對不作,以此養成良好習慣。

3:真誠的施捨。經中提到「遠離慳垢心,行解脫施(即自在布施),常要親手(親自)施與,對於施捨要歡喜表現及以平等心布施。」

4聞慧:智慧的覺察。經中提到「四諦」的觀察:苦(不自在感)、其生起的原因(集諦)、滅除不自在感的方法(道諦)、離苦的境地(滅諦)。生活大小經歷,都不離四諦的觀察,從而建立堅定不移的因緣觀。

生活應用:

從投資管理的角度來說,精勤、守護、近於善友和正理養命,是比較具實際行動的,表現和應用得當,今生當下就會驗收成果。

信心的培養、德行的維護、真誠的布施、智慧的覺察,都是無形的心理素質之培養。雖然無形,但所作的努力(所作業)都會留下業力,而這四法——信、戒、施、慧——皆是善業,自然能形成並積累善業力,帶到未來的生生世世中令我人得安樂。

然而「無形的心理素質」是需要主動觀察與覺知的,不妨每週作一次評估,舉例如下:

未來安樂投資計畫
2020 15

信心的培養👍🏼👍🏼
反思:因為行動管制,多了閱讀與靜思的時間,對佛法越深入,信心越堅定。

德行的維護👎🏼👎🏼👎🏼
反思:在行動管制期間,見聞太多不可理喻的事情,內心感到厭惡,心情不好,臉色自然難看。

真誠的施捨👍🏼
反思:對恐慌的年長者,我沒有什麼安慰的話語,但做到了耐心聆聽與陪伴。(無畏施)

智慧的覺察👍🏼👎🏼
反思:一週下來,有時會從四諦因緣看世間,有時又忘了,任由無明火焚燒內心,增添了內心負擔。

後記:聽經聞法之後,只要不忘反思:「我可以從本經中學習到什麼?」你就會發現,寫「修行日記/周記」並非難事。我們不需要像名作家般的文筆流暢,只需要養成自我反省和簡略紀錄的好習慣,即可。

㊗️讀經愉快、修行愉快、疫情早除、身心健康🙏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